太平轮沉没事件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太平舰。
此条目介绍的是此次事故。关于根据此事件改编的同名电影,请见“太平轮 (电影)”。
太平轮沉没事件位于台湾基隆市的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日期1949年1月27日 (1949-01-27) (民国38年)地点 中华民国浙江省嵊泗县嵊泗列岛白节山岛附近(行政上属嵊泗设治局,1948年10月起直属中华民国海军,并由海军上校刘振铠任嵊泗局长)参与者旅客结果两船沉没,共计1,004死50余生还(太平轮932死[1][2]、建元轮72死[3])
太平轮沉没事件,是发生于1949年1月27日(年二十九)23时45分,中国中联企业公司[4]的豪华客船“太平轮”,因超载(2,093吨)和于夜航时没开航行灯,在上海市开往台湾基隆途中,在上海对开嵊泗列岛的白节山岛附近与一艘载有2,700吨煤炭及木材的货轮“建元轮”相撞,两船相继沉没。太平轮能查证的罹难者有932人[1][2],而建元轮则有72人罹难[3]。澳洲皇家海军瓦拉蒙加号驱逐舰(英语:HMAS Warramunga (I44))救起34人,加上嵊泗列岛渔民所救的未记名人员,共只有50多人生还。[5]
船只[编辑]
太平轮是中联企业公司的一艘豪华客轮,其吨位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分别为2489吨(中联企业老板之一蔡天择回忆)、2093吨(《中国的泰坦尼克—太平轮沉没记》)或一千多吨(台湾《中国军舰史月刊》太平轮沉没专号)。该客轮由中联企业的大股东周曹裔在上海经营[6](中联企业是由一群宁波同乡集资兴办的轮船航运公司,总经理周曹裔,其余四位股东:龚圣治、蔡天铎、马世燧、周庆云)[7]。并租用了由东莱银行开办的太平船务公司。
国共内战后期,中华民国国军大批退出中国大陆,并利用金条或人际关系换取舱位,挤上已满载的太平轮。1949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太平轮原计划上午10时出发,但由于等待装运中华民国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延迟,最终于下午4时18分启航。太平轮共搭载了近1000人的“最后一批乘客”(包括508名持票乘客、124名船员和约300名无票者),还载有重要货物,例如600吨钢条、《东南日报》的印刷器材和白报纸超过100吨、中华民国中央银行的1317箱重要文件,以及台北市迪化街商家订购的南北货等。
遇难的太平轮至今没有传世的照片被发现。
事件经过[编辑]
1949年1月27日晚间,太平轮从上海市启程前往基隆市,在夜间航行中为避免宵禁,船只并未开启航行灯。晚上11时45分左右,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北纬30°25',东经122°)[8]与一艘名为“建元轮”的货轮相撞,该货轮由基隆出发,隶属于益祥轮船公司,载有2700吨煤矿和木材。事故发生时,建元轮被撞部分立即沉没,船上72人死亡,仅有3人被救至太平轮。
建元轮原本是一艘在挪威建造的法国货轮,于1919年完工时被命名为埃塞号(Oise),之后经过数次转卖和改名,最终于1948年被中国上海的建元轮船公司购入并改名为建元轮。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无锡面粉大王荣氏家族的荣鸿元。在撞击发生时,建元轮载有大量从台湾购入的煤炭和木材。该船上共有71名船员和3名乘客。幸存的三副官回忆说,在碰撞发生前并未收到任何警报,自己从床上被抛出,匆忙跑上甲板后先被救上太平轮,然而随着太平轮的沉没再次落海。根据三副官的证言,建元轮在被拦腰撞击后的5分钟内就沉没了,而太平轮则在撞击后坚持了15分钟,然后抢滩失败并最终沉没。太平轮在45分钟后(1949年1月28日0时30分)沉没,当时船上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落水者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溺毙,最终船上共达932人罹难。
现时上海市档案馆尚留有当年的记录:
“
太平(轮)十一点过白节灯山,十二时半又回白节灯山边沉没。太平(轮)十一点四十五分发求救信号……两船相撞处约在白节山东南二海里。
”
而档案馆档案旁边的手绘示意图显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行驶的太平轮在白节山南侧与建元轮相撞,太平轮企图向白节山北岸的途中,在距离岸边仅仅500米处,锅炉爆炸,侧翻沉没。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撞船地点是白节山南方海域,而白节山的南岸是平坦的沙岸,适合搁浅,至少可保船上大部分人员安全,但船长却绕西岸企图在北岸渔港靠岸,结果在只差三分钟船程的外海约 500米处沉没。
救援[编辑]
1949年1月28日凌晨,澳洲皇家海军军舰瓦拉蒙加号(英语:HMAS Warramunga (I44))驱逐舰正航向中国海岸,目的是前往南京市取代原本负责撤侨工作的黑天鹅号(英语:HMS_Black_Swan_(L57))。指挥该舰的海军少将奥尔德海姆爵士回忆道,太平轮发生撞击事件后,报务员立即发出连续的“SOS”求救信号,与瓦兰蒙加号取得联系后冷静地提供了遇难地点的准确经纬度,强调有两艘船在该处沉没。这些经纬度资讯非常精确,最终瓦兰蒙加号根据这些资讯准确到达太平轮的遇难地点,因此救出了大部分幸存者。由于太平轮已完全沉没,所以该舰没有拍摄到事故现场的照片。
由于瓦兰蒙加号距离遇难地点相距太远,直到事故发生后四个小时才发现第一个攀附在木板上的幸存者。水兵差点错过他,因为该名幸存者的手指已经因寒冷而僵硬无法挥舞求救,但他能够大声呼喊而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由于气候因素,寒冷的海水已经夺去大部分落水者的生命。根据瓦兰蒙加号的船员回忆,当时曾看到许多婴幼儿的尸体,面朝下浮在水面上。
最终,该舰共救起了35位乘客(其中包括2名建元轮船员),但由于在冬天的海上漂流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位女性因体力不支而死亡。澳大利亚军舰的记录确认共有34名存活者(30名男性和4名女性)。此外,当地舟山群岛的渔民陆续救起了一些未记名的幸存者,最终总共约有50人幸存。[9]而据幸存者回忆,事发后曾有多艘船舶从旁经过,但皆未施救[10]。
后果[编辑]
太平轮沉没后,海上漂流着许多珠宝首饰、佛像牌位、木箱文牍及棉花等,曾令附近的渔民大吃一惊。失事后,新闻媒体归纳了“超载、超速、抄捷径”三条主因,认为这是导致海难的致命因素;但根据近年来的科学分析,这些因素似乎都难以成立[11]。不过,太平轮预定的起航时间为当日上午10点,却延宕至下午4点后方才起航,起航前曾有600公吨钢条凌乱装载在舱面,发货人与收货人都难以查找,恐加剧了海难的发生。
另外,亦有传闻称太平轮的失事与国共内战中的两党斗争有关。确有生还者表示,在碰撞发生后向岸边抢滩的过程中,在距离岸边500米处船体发生了爆炸,导致最终的倾覆。而据调查,在当时中联公司的五位船东中,有四位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12]。且三等舱旅客张汉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其船票正是从地下党同志手中获得[13]。
事件之后[编辑]
上海临时法院判决中联企业公司赔偿,但当时上海在事件后短短四个月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赔偿金额又属天文数字。雪上加霜的是,太平轮的保险公司“上海华泰保险公司”在出事后立刻宣布倒闭,因此中联企业必须自负赔偿。中联企业最后结束营运。中联企业旗下两艘轮船被铁链锁在高雄港,最后全部锈烂,另外两艘货轮被中国共产党接收。另外一艘客货轮“华联轮”于1950年过户给中联企业,于1951年1月13日在东北季风中触礁沉没,打捞拆船后船壳于基隆港当做趸船使用。
2004年11月,民主进步党族群事务部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纪录片《寻找太平轮》,洪慧真担任制作人。2005年4月22日首映。
2012年4月2至4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长天传播制作纪录片《惊涛太平轮:1949东方泰坦尼克号沉船之谜》在中天新闻台首映,丁雯静与洪慧真担任制作人,陈文茜担任主持人,金士杰负责说书。
2013年7月,由吴宇森执导、以太平轮沉没事件改编之电影《太平轮》开拍。
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编辑]
位于清法战争纪念园区的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
1951年,基隆港大沙湾东10码头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营区立碑“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供人凭吊,由于右任题字,碑文面向大海与海水浴场。后来海水浴场因基隆港筑港需求而消失,纪念碑被划入海军营区围墙内,碑文面向基隆市中正区东海街,罹难者家属要凭吊先人必须登记身份。[14]
因有迁址提议,后经中华民国国防部、交通部航港局、基隆市政府协调,2018年国防部释出土地,将围墙退缩打造太平轮纪念公园[15]。后因基隆市政府争取中华民国文化部补助经费推动大基隆历史场景再现计划进行保存行动,纪念碑自2021年起涵纳于“沙湾历史文化园区”展区,将与周遭古迹群进行串联整合成大型公园,并打造纪念场域,设罹难者姓名墙,每年文化部在此举办追悼纪念活动。[16][17][18]
2018年3月,基隆市文化局完成太平轮罹难旅客纪念碑“口袋公园”之建置,纪念碑独立于营区之外、紧邻清法战争纪念园区,任何人皆可自由参访、凭吊。
61周年纪念海祭[编辑]
2010年5月25日上午七时,首次海峡两岸的太平轮罹难者家属舟山群岛的嵊泗港口出海,一同进行海祭仪式,由长天传播代表洪慧真(《惊涛太平轮》制作人)与《太平轮一九四九》作者张典婉一同发起。海祭行程计划半年多,因天气因素影响船只出海状况,并且生还者与罹难者家属多数为年逾七十的老人家,为安全上的第一考量,海祭日期延后原定日期两天后举行。后一同在沉船地点献上一千朵白菊花,以及罹难者家属之一黄似兰女士所准备的一千只纸鹤,表示对太平轮千余位罹难人员的哀悼与纪念。
之后转向生还者被澳洲军舰救起的地点停留,罹难者家属与亲友们以50朵红玫瑰献给一同参与海祭的太平轮生还者─叶伦明先生与王兆兰女士,表示对太平轮事件获救的人员祝福与重生。仪式结束后,原船人马一同返回嵊泗港口。[19]
知名人物[编辑]
罹难者[编辑]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
中国国民党海南岛受降代表将军王毅
蒋经国留俄挚友、赣南时期蒋经国办公室主任俞季虞
山西籍国大代表邱仰濬一家
辽宁省政府主席(1948年辞)徐箴一家
陆军训练司令部教官齐杰臣一家
《时与潮》杂志总编辑邓莲溪
台北清真寺创立者常子春的11名亲人
刑事鉴识学专家李昌钰的父亲李浩民
香港企业家龚如心的父亲龚云龙
中华民国总统府机要室主任毛庆祥的儿子毛节茂
党员通讯局局长叶秀峯的独生子
幸存者[编辑]
叶伦明(太平轮三等舱乘客),香港长跑爱好者,2014年12月29日去世,终年93岁。他称参加长跑是为了纪念海难的死者。
葛克,国防部参谋。
袁家姞,袁世凯孙女。
周琦琇,中联公司股东周庆云的大女儿
王兆兰
相关书籍衍生[编辑]
年份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2009年
《太平轮一九四九》
张典婉
商周出版
ISBN 9789866369544
2011年
《太平轮一九四九》(增订版)
张典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37114
2012年
《惊涛太平轮纪实》
丁雯静、陈郁婷
时周文化
ISBN 9789866217395
2014年
《太平轮:乱世传奇的真相》
丁雯静、陈郁婷
八旗文化
ISBN 9789865842451
2014年
《太平轮》
高仲泰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9973586
2015年
《生死太平轮》
文茜
新世界出版社
ISBN 9787510449208
2015年
《太平轮一九四九:航向台湾的故事》(增修版)
张典婉
商周出版
ISBN 4717702088101
2020年
《怒海沉舟》
乔尚明、江涛
猎海人出版
ISBN 9789869952316
影视形象[编辑]
电影[编辑]
年份
片名
2005年
纪录片《寻找太平轮》,制作人:洪慧真,制作:凤凰卫视,发行:民主进步党
2012年
纪录片《惊涛太平轮:1949东方泰坦尼克号沉船之谜》,制作:长天传播,发行:沙鸥国际多媒体,EAN 4715320308359
2014年
电影《太平轮:乱世浮生》(The Crossing)
2015年
电影《太平轮:惊涛挚爱》(The Crossing)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三大船難 太平輪沉沒932死. 苹果日报. 2015年6月3日 [2015年6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5日). (繁体中文)
^ 2.0 2.1 太平輪海難最慘烈 共932死. 东方日报. 2015年6月3日 [2015年6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5日). (繁体中文)
^ 3.0 3.1 《驚濤太平輪》. 凤凰大视野. 2013年7月15日 [2015年6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3日).
^ 张典婉. 尋找太平輪記事 前言.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5).
^ 中国的泰坦尼克号:太平轮沉没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易
^ 《太平轮1949》2009年 张典婉著 商周出版
^ 太平輪悲歌——64年前震驚海峽兩岸的沉船事件【4】. [2014-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太平轮沉没地点在Google地图上的位置
^ 今日海祭太平轮 大陆参与者居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都网
^ 丁雯静、陈郁婷,《太平轮:乱世传奇真相》,台北:八旗文化,2015年,页51
^ 丁雯静、陈郁婷,《太平轮:乱世传奇真相》,台北:八旗文化,2015年,页154
^ 丁雯静、陈郁婷,《太平轮:乱世传奇真相》,台北:八旗文化,2015年,页134
^ 丁雯静、陈郁婷,《太平轮:乱世传奇真相》,台北:八旗文化,2015年,页188
^ Hsu, Jenny W. Descendants of victims mark Taiping tragedy. Taipei Times. 18 January 2009 [20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林欣汉. 太平輪遇難69年 紀念碑終移出圍牆「見天日」.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01-27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邱瑞杰. 追思太平輪海難亡者 啟動基隆沙灣歷史園區再造行動. 联合新闻网. 2021-01-27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王朝钰. 太平輪海難追思 首度在沙灣歷史文化園區舉辦. 中央社. 2022-01-27 [202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 邱瑞杰. 太平輪事件追思會 姓名牆尋親. 联合新闻网. 2022-01-27 [202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中国的泰坦尼克号太平轮离散记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都网
外部链接[编辑]
纪录片《惊涛‧太平轮》官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寻找太平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军舰博物馆
太平轮悲歌——64年前震惊海峡两岸的沉船事件【4】
查论编第二次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
战役列表
战斗列表
中国国民党 / 中国共产党 / 民主党派
冷战
主要将领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贺龙
陈赓
王震
罗荣桓
聂荣臻
叶剑英
徐向前
高岗
陈云
谭震林
李先念
萧劲光
薄一波
习仲勋
中国国民党
蒋中正
李宗仁
顾祝同
陈诚
白崇禧
熊式辉
薛岳
何应钦
刘峙
阎锡山
汤恩伯
王耀武(被俘)
胡宗南
杜聿明(被俘)
马步芳
傅作义
卫立煌
余汉谋
宋希濂(被俘)
桂永清
孙立人
胡琏(负伤)
张灵甫 †
周至柔
孙连仲
陈济棠
徐永昌
孙元良
盛世才
邓宝珊
张治中
关麟征
林遵
前奏
延安时期开始
统一战线
国共摩擦
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
宪政运动
国民参政会
中共抗日根据地
减租减息
三三制
法币贬值
伊宁事变
中共七大
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
费巩遇害
解散文工会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公告
八月风暴行动
两淮战役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日本投降
外蒙古独立
伯奇事件
朱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投降
中国战区受降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五子登科
剿匪手本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对目前时局宣言
中共台湾工委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剿匪密令
“一〇·三”事件(十月事件)
1945年国共冲突
上党战役
平绥路战役
津浦战役
邯郸战役
山海关保卫战
高树勋运动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吕阿协定
“一二·一”惨案
三人委员会
军调部
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
热河战役
一月停战令
整军方案
沧白堂事件
政治协商会议
政府组织案
和平建国纲领
政协宪草
国民大会案
军事问题案
较场口事件
卢冬生遇害
张莘夫事件
反苏运动(二二二运动)
二二二事件
军调部事件
孟县事件
沙岭战斗
第一阶段1946年3月↓1947年3月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
上海黄金风潮案
练兵指示
李兆麟遇刺
南通惨案
四八空难
东北停战协议
中山公园音乐堂事件
北平四三事件
五四指示
六月停战令
人团联成立
下关惨案
李闻惨案
旧台币
东北行政委员会
第三方面调停
制宪国民大会(中华民国宪法)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臧大咬子事件
上海摊贩事件
沈崇案
劝工大楼血案
二二八事件
中原
中原突围
出击陇海路战役
定陶战役
巨野战役
鄄城战役
滑县战役
巨金鱼战役
豫皖边战役
豫北战役
华北
晋北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
同蒲战役
临浮战役
张家口战役
吕梁战役
汾孝战役
保南战役
晋南战役
正太战役
东北
第一次四平战役
第一次长春战役
哈尔滨战役
本溪保卫战
第二次四平战役(吉长之役)
鞍海战役
安东会战(新开岭战役)
临江战役
东北剿匪
山东-苏中
胶济路沿线战役
苏中战役
朝阳集战役
泗县战役
两淮保卫战
平度安丘战役
涟水战役
苏北战役
宿北战役
鲁南战役
莱芜战役
淮沭及李堡战役
莱芜战役
第二阶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
重点进攻
杜斌丞遇害
中山陵哭陵事件
枣林沟会议
中共中央城工部成立
杨禄奎事件
五二〇运动
六一惨案
上海警宪冲突
和平攻势
内蒙古自治政府
三查三整
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党团合并
解散民主同盟
于子三惨案
台盟成立
国大代表选举
十二月会议
新式整军运动
革命军人委员会
民革成立
民盟恢复活动
同济大学血案
上海舞潮案
申九惨案
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
成都四九惨案
北平四九惨案
四一四宣言
和平民主同盟
1948年中国通货膨胀
1948年币制改革
八一九限价
金圆券
打虎运动
第一届国民大会
孔宪荣尸谏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副总统选举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城南庄会议
五一口号
反对美帝扶日运动
北平七五事件
景明大楼事件
延安时期结束
华北人民政府
全总恢复
中原
鲁西南战役
挺进大别山
豫西战役
豫皖苏战役
丁里长战役
高山铺战役
伏牛山东麓战役
平汉-陇海铁路战役
洛阳战役
宛西战役
宛东战役
襄樊战役
郑州战役
华北
青沧战役
第一次保北战役
清风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
运城战役
临汾战役
察南绥东战役
冀热察战役
晋中战役
第二次保北战役
冀中穿心战
东北
东北1947年夏季战役
第三次四平街会战
东北1947年秋季战役
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
第四次四平街会战
长春围困战
山东-苏中
孟良崮战役
七月分兵
南麻战役
土山集战役
盐城东台战役
胶东战役
莱阳战役
沙土集战役
李堡拼茶战役
盐南战役
胶济路西段战役
苏北战役
潍县战役
兖州战役
豫东战役
西北
陕北战役
合水战役
第一次榆林战役
沙家店战役
延清战役
第二次榆林战役
宜瓦战役
西府陇东战役
澄合战役
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50年
江亚轮沉没
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观察》事件
黄金运台
抢救学人
将革命进行到底
元旦文告
一月会议
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和平谈判八项条件
蒋中正下野
太平轮沉没事件
江湾军火库爆炸案
四六事件
紫石英号事件
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北平和谈
张权遇害
关闭政策
澎湖七一三事件
青年团一大
新政协筹备会
新台币
60亿圆纸币
第一次文代会
银圆券
东北人民政府
冯玉祥之死
杨杰遇害
扎巴依喀勒山空难
新政协召开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国庆文告
两航事件
重庆一一·二七大屠杀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
成都十二桥惨案
东北
辽沈战役(三大战役)
锦州战役
长春围困战
塔山战役
黑山阻击战
华中、华东
济南战役
吴化文起义
淮海战役(三大战役)
徐东阻击战
碾庄战役
双堆集战役
陈官庄战役
荆门战役
渡江战役
江阴要塞起义
长江突围
上海战役
月浦之战
上海大轰炸
青即战役
宜沙战役
湘赣战役
青树坪战役
衡宝战役
赣西南战役
福州战役
平潭岛战役
漳州战役
厦门战役
金门战役
舟山战役
登步岛战役
舟山撤退
华北、西北
荔北战役
西北1948年冬季战役
太原战役
察绥战役
平津战役(三大战役)
新保安战役
天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安新战役
大同和平解放
陕中战役
扶郿战役
兰州战役
宁夏战役
绥远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
华南
广东战役
鄂西战役
广西战役
富台部队
西南
广西战役
南泉战役
西南战役
成都战役
彭县起义
云南起义
滇南战役
泰缅孤军
西昌战役
昌都战役
两岸军事对峙1950年↓1979年
全国大剿匪
中南剿匪
湘西剿匪
华东剿匪
大别山剿匪
西北剿匪
西南剿匪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西藏和平解放
十七条协议
大担岛战役
南日岛战役
湄州岛战斗
东山岛战役
1950
1953
海南岛战役
万山群岛战役
李弥反攻云南战役
九三炮战
一江山岛战役
1·20福州大轰炸
大陈岛撤退
金刚计划
台山列岛海战
7·21马祖空战
金门炮战
九二海战
1958年台海空战
九二四空战
双十马祖空战
六一九炮战
湄公河战役
反共救国军
解放台湾
反攻大陆
国光计划
东引海战
八六海战
乌坵海战
关闭政策 → 打通南北航线 →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 台湾海峡复航
告台湾同胞书
冷战末期至今1980年代至今
六二七事件
三七事件
小金门高炮误击厦门事件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解放军机越过台海中线
解放军机舰绕台
解放军台海演练
解放军环台军演
2022年
2023年4月
2023年8月
2024年5月
2024年10月
2025年4月
2024年金门近海快艇翻覆事故
2024年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
参见:解放区 / 国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
共产党间谍 / 国民党间谍
台湾海峡两岸主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