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6月19日)请邀请适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讨论页。
国际贸易
贸易政策进口 · 出口 ·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贸易法 · 自由贸易协定 · 贸易圏 贸易创造效应 · 贸易转移 出口替代 · 进口替代 贸易融资 · 贸易便利化 交易路 · 国内贸易 · 税
贸易限制贸易壁垒 · 关税 · 非关税壁垒 · 进口配额 · 关税配额 · 进口许可证 · 出口补贴 · 技术性贸易障碍 · 贿赂 · 外汇管制 · 禁运 · 保障措施 · 反贴补税 · 倾销 · 自动出口限制
国际贸易史重商主义 · 贸易保护主义 · 自由放任 · 自由贸易 · 经济国家主义 · 经济一体化
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国际贸易中心 · 世界贸易组织 · 世界海关组织 · 国际商会
经济一体化优惠贸易区 · 自由贸易协定 · 关税同盟 · 共同市场 · 经济共同体 · 货币共同体 · 财政同盟 · 关税货币共同体 · 经济货币联盟
课题知识产权 · 走私 · 竞争法 · 政府采购 · 外包 · 全球化 · 公平贸易 · 贸易正义 · 排放权交易 · 经济制裁 · 竞争(货币战争 · 贸易战 · 关税战)
理论比较优势 · 赫克歇尔-奥林模型 · 经济地理学 · 地心引力模型
查论编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也译比较利益或相对优势,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了为何在拥有较低的机会成本的优势下生产,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可分为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当一方(一个人,一间公司,或一国)进行一项生产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另一方低,这一方面拥有了进行这项生产的比较优势。[1][2]
例如甲国和乙国都只生产衣服和食物,在同质的资源下,甲国生产一单位衣服的机会成本是二单位食物,而乙国生产一单位衣服的机会成本是三单位食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甲国享有生产衣服的比较优势,便应该专业生产衣服,并出口乙,以换取食物。而乙国在生产食物上有比较优势,意味它应该专业生产食物,并出口甲,以换取衣服。没有任何一方在所有物品的生产上均享有比较优势,所以比较优势的本质是互利的。
绝对优势的不足[编辑]
参见:绝对优势
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解释国际贸易,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生产成本绝对地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3][2][4][5][6][7]。只要有这种绝对成本优势,就应该发展这种产品的专业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占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双方都从交易中获益。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相对优势,以改进绝对优势理论的一些不足。绝对优势只考虑表面的生产力优势,但比较优势是考虑相对的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物品上皆拥有绝对优势,根据亚当斯密的看法,先进国家不会与落后国家贸易,因为逻辑上一个国家可以享有生产所有物品的绝对优势。这个含意显然与现实不符。李嘉图认为,这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仍然有机会贸易,并且可以从中互相得益。
比较优势理论[编辑]
中东因盛产石油,在当地炼油制造全系列石化产品因而有比较优势,这就是资源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李嘉图所确定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倘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较大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就能获得利益。李嘉图的理论实际上说明在单一要素经济中,生产率的差异造成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决定了生产模式。
伊莱·赫克歇尔把地域分工和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创立了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在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和廉价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以获得比较利益。因此,各地能生产出价格相对低的财货,则具有相对优势。
参见[编辑]
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
分工
机会成本
专业化
交换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参考资料[编辑]
^ BLS Information. Glossary.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February 28, 2008 [200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6).
^ 2.0 2.1 O'Sullivan, Arthur; Sheffrin, Steven M. Economics: Principles in Ac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Classroom Edition 2n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Pearson Prentice Hall: Addison Wesley Longman. 2003: 443,444 [January 2002] [May 3, 2009]. ISBN 01306308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 Absolute Advantage. Dictionary. Investopedia: A forbe's digital company. 2009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 Johnson, Paul M. Absolute advantage. A Glossary of Political Economy Term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7080 Haley Center,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AL 36849. 2005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9).
^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nd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ies. Virtual Zambia. 2009 [200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2).
^ Keller, Lana. Economics: Global Trade. GED Lesson Plan.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31).
^ Guillory, Gil. comparative advantage versus absolute advantage. Mises Economics Blog.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March 25, 2005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4月30日).
查论编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总需求
总供给
有效需求
商业周期
经济扩张
金融危机
经济衰退
经济萧条
经济复苏
需求冲击(英语:Demand shock)
预期
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英语:Demand-pull inflation)
成本推动型(英语:Cost-push inflation)
缩水式
停滞性
通货紧缩
债务型通货紧缩
反通货膨胀
利率
投资(英语:Investment (macroeconomics))
流动性陷阱
国民收入和产出的衡量指标(英语:Measures of national income and output)
GDP
GNI
NNI(英语:Net national income)
微观基础
货币
内生货币(英语:Endogenous money)
货币扩张
货币需求
流动性偏好
货币供给量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核算制度(英语: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黏性
价格水平
供给冲击
国民储蓄
失业
长期和短期
相关领域与次级学科
发展经济学
增长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里根经济学
模型
IS-LM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
阿罗-德布鲁模型(英语:Arrow–Debreu model)
哈罗德-多马模型
索洛模型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
世代交叠模型
一般均衡理论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匹配理论(英语:Matching theory (economics))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超调模型(英语:Overshooting model)
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
学派主流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
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新兴古典经济学派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
斯德哥尔摩学派
供给面学派
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英语: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
淡水学派与咸水学派
非主流
奥地利经济学派
名义主义(英语:Chartalism)
现代货币理论
不均衡宏观经济学(英语:Disequilibrium macroeconomic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后凯恩斯学派
货币循环理论(英语:Monetary circuit theory)
市场货币主义(英语:Market monetarism)
宏观经济学家
弗朗索瓦·魁奈
亚当·斯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卡尔·马克思
里昂·瓦尔拉斯
克努特·维克塞尔
欧文·费雪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彼得·戴蒙德
马丁·费尔德斯坦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海曼·明斯基
米尔顿·弗里德曼
劳伦斯·克莱因
小罗伯特·卢卡斯
格里高利·曼昆
埃德蒙·费尔普斯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琼·罗宾逊
托马斯·萨金特
保罗·克鲁格曼
分类 - 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