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博学考研机构怎么样——我的2025考研复盘
写的零零碎碎的
去年2月开始正式备战考研,到十二月底结束,大概300天,总计学习约1500小时。平均一天5h。
看着不多,但是加上休息,还要平衡复习和日常生活一堆事。实在是心力憔悴。
这一年心态崩了很多次,无非两个原因:复习遇到各种障碍。 怀疑自己能不能考上。
中间有一段时间备考状态蛮好,后来再次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崩掉。
到大约6月底,我一直在思考考研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看有些多余,无非就是为了逃避。说实话到最后确实不想考了。
感觉自己复习的不行,没什么希望。还有是因为自己对这个专业无感,发展前景也一般。
最终还是坚持咬咬牙过来了。考完了也没什么感觉,不像高考,中考那样兴奋。
24年的上半年仍有大批科目需要攻克,好在主要为专业课,我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巩固新知,为考研做准备。本计划着东山再起,放弃了那些束缚学习的社团活动和不思进取时的游戏刷剧。但结果仍不尽人意,期末测试成绩的满怀期待被现实打了当头一棒,分数像一盆冷水,无情地将我的热情熄灭。
虽不是考研成绩,但当时的我将此次失败看作是对我学习能力的否定,也从侧面印证了或许前些年的成绩不理想并不能归结于社团活动。于是乎郁郁寡欢,上班也没精气神,深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且黯淡无光的。
但,真该如此吗?我并不否定失败,不否认我的成绩不理想,但换个角度想,可能我基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方式只是不适用于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就是说,在这个追求短时高分的的大学考试来说并不好用。私以为自己是大后期人格,在打牢基础的艰难过程后再进行后续学习能事半功倍。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在重整旗鼓后恢复了学习状态,在师大博学的老师帮助下梳理各个专业课的大框架后努力思考其中联系,探索其书册编写背后的底层逻辑。上述做法让我在重拾专业课后深切感受到了质的飞跃。那是一种重见天日、豁然开朗,好像那些知识点整齐划一地自动成列、恭候使唤,只需一声令下即可自动入脑。
听我道来似乎过于神话,但真实情况确然使我学习效率突飞猛进,我由衷对师大博学培训机构和自己深感自信。考研成绩要到2月下旬才可见分晓,说不焦虑也是不可能的,追根溯源,细挖深藏在内心的恐惧不是分数过低,而是考不上后的自己又将何去何从的担忧。已然孤注一掷,以至于近日思考的都是如何在寒假期间为读研做准备,如何应对复试中会面临的难题……诸如此类,并非杞人忧天。
虽然还有复试,但那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能不能考上,现在也看开了。考上了读书,考不上上班。这有啥。无论那条路,看开一点,保持学习,努力钻研,结果永远不会差的。坚信这一点。光是坚持二字就已经打败了大部分人了。
回顾这一年,成长了,成熟了。多苦多累也不与别人说。经历过自然懂。
无论考没考上,这段经历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年轻人要多吃点苦头,这对自己有好处。未来继续学习,精进。
乐观积极。冲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