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有尕家坟,后有河州城”中,“尕”怎么读?此民谣又是何意?
admin
2025-10-29 04:30:18
正确读音:尕(gǎ)“尕”是汉语二级字 ,会意字,字从乃,从小,读作尕(gǎ)。
汉字“尕”,最早见于《说文解字》。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尕”字的古文字形由“乃”和“小”两部分组成,表示“小”的意思。
先有尕家坟,后有河州城”是甘肃临夏的民间谚语,以“尕”(gǎ,方言“小”)强调历史时序。
传说,河州城(今临夏)建城前,此处已有“尕家”氏族墓葬,暗示早期族群聚居早于城池营建。
不过,此说无明确史籍佐证,更多反映地方记忆中对先民开拓的追溯。
尕字字形、字义字形
“尕”为上下结构,上部“小”表意,下部“乃”表音,共5画。
字义
其字源与方言相关,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如甘青方言),意为“小”、“少”等义。
常用于口语中表达亲昵或轻微贬义,如“尕娃”(小孩)、“尕手”(小手)。
具体用法
称谓语(小):如“尕丫头”指小姑娘,“尕老汉”调侃小老头,尕娃指小娃娃。
事物描述(少):如“尕酒杯”指小杯,“尕毛病”形容小缺点;尕尕(儿)、尕尕点、点尕尕、一尕尕表示数量少。
情感色彩:既可表亲昵(“尕心疼”),亦可含戏谑(“尕脾气”)。
语气助词[方]:放在形容词之后,通常跟仔连用,南方地区普遍使用,如:小尕仔(小孩),点尕仔(量少,一点点)。
语态助词[方]:放在动词之后,表示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如:老虎来尕了(正在发生),我看尕你照片(看过,已完成)。
该字极少见于古典文献,但在民歌(如青海“花儿”)及方言文学中高频出现。
如“白牡丹白的耀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尕妹的旁个里有人哩,没人时我陪者坐哩。”
尕字常用方言用语
新疆:屎尕尕指踩到便便。
青海、甘肃方言:尕娃指小孩子。
赣语:妹子尕尕表示对年轻女性的亲切称呼。
西北地区:尕尕新指漂亮的、崭新的服装。
此外,掉尕、丢尕指出洋相、丢人现眼、失礼。